5G商用过程中面临的五大挑战
发布时间:
2019-12-23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展望未来,中国5G的商用面临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通信技术供给和相关行业应加强沟通 通信技术供给和相关行业应加强沟通通信行业和相关行业沟通不足。 通信行业仍是推动5G与应用融合的主力。相关行业客户、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及应用产业环节参与力度有限,通信行业对各行业需求的挖掘深度不足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 5G商用牌照。
展望未来,中国5G的商用面临众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通信技术供给和相关行业应加强沟通
通信技术供给和相关行业应加强沟通通信行业和相关行业沟通不足。
通信行业仍是推动5G与应用融合的主力。相关行业客户、主管部门、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及应用产业环节参与力度有限,通信行业对各行业需求的挖掘深度不足,而行业客户对5G技术理解有限。
政府与业界都需要继续加大对5G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相关行业了解到5G的巨大价值。
业界也需要找准相关行业真正的需求,有的放矢而不是“想当然”。
因此,业界需要寻找行业痛点与5G结合的突破口,深入探索与相关行业共赢的全新商业模式。
2、5G网络建设和运营面临新难题
5G建网成本高。
5G网络使用频谱较高,基站密度较大,将导致基站数量特别是城市基站数量激增。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估算,在同等覆盖情况下,5G中频段基站数量将是4G的1.5倍左右,由于初期5G设备成本较高,5G网络投资规模将是4G的2-3倍。
除无线网外,5G网络的部署还包括传输网、核心网。
传输网折合到单个基站上的成本约合5万到10万元(人民币),5G核心网在部署初期的单程是造价约为1000万到3000万元(人民币) 。
5G运维成本高。
一方面5G新技术采用带来基站功耗高,初期单基站用电量是4G的3至4倍(后期有望随着产业成熟逐步降低);
另一方面2G/3G/4G/5G网络共存带来异厂家设备互通难题,网络间互操作复杂度大,短时间内破解网络规划、组网、运维难题存在不确定性。
在选址和配套建设方面需要政策和社会支持。
5G建设存在站址资源需求大、站点选址难、物业准入难、租金高等问题,有些写字楼和小区的物业开出了每个5G基站30万元的进场费用,加大运营商成本。
此外,在电力、传输等方面均涉及大量改造,目前改造流程复杂,滞后于5G的发展,需要国家在选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3、普通消费者和行业用户较难看到5G的长期裨益与回报
运营商和相关产业的市场回报与成本投入不清晰,尚未形成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这表现为C端消费者买单意愿不高,B端行业用户在没有看到投资回报之前亦不愿为5G连接付费。
C端消费者习惯了低资费不限量套餐,买单意愿不高。
5G网络是5G商用的基本前提,国内运营商正在加快推进5G网络的建设,在提速降费持续推进、4G投资成本还未完全回收、5G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下,运营商将难以应对5G网络建设运营的巨额资金投入。
不限量套餐虽然能帮助运营商抢夺到用户,但是也导致运营商增量不增收,流量收入剪刀差加剧。运营商要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服务的商业模式。
B端行业用户在没有看到投资回报之前不愿为5G进行新的投入。
发展B端市场是5G时代运营商的重点突破领域,但移动网络运营商的管道商业模式可能受到相关行业用户的挑战。
比如在制造业企业中,运营商为其提供5G解决方案之后,如果5G网络的价格很高,工业互联网改造的初衷是降低成本,在企业看不清回收投资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企业并不愿意为此买单。
如何收回5G网络前期服务投资是摆在运营商面前很现实的问题,运营商和相关行业都需要深入思考5G带来的服务提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4、市场亟需培养5G复合型高端人才
5G相关岗位需求量迅猛增长。
5G 成为高科技领域倍受瞩目的风口,其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将大大促进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发展,需要大量系统规划、应用开发和服务人才。
5G岗位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提高。
5G是一个高科技的交叉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涉及移动通信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云化能力、大数据和AI以及行业解决方案 等,以 应 对5G多端点、多场景的应用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5、政策环境供给和5G创新需求应相辅相成
5G会带来崭新的服务内容和商业模式,在知识产权政策、资金政策、监管政策、资源配置、人才支撑、法律法规、定价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政府做出相应调整。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实现5G的经济价值至关重要。标准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动力。
5G目前仍属持续演进中的标准化技术,要充分实现相关标准化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一方面需要确保最先进的技术进入5G国际标准,且最先进的技术标准能够得到迅速、顺畅的实施;另一方面需要在5G相关领域的过程中,通过进一步的标准化构建5G技术应用的广阔平台,充分凝结产业界共识,消除相关产业中的潜在竞争壁垒,以高效、高质量的产业协同实现合作共赢。
在5G时代,政府应当加强对技术标准化的政策扶植,加强相关标准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释放积极信号,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投入标准化技术的研发和贡献的信心,允许市场主体以多样态的模式回收其技术研发成本,激发、搞活5G创新市场。
另一方面,政府应当高度重视5G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尤其是在近期具有广大应用前景、同时对蜂窝通信技术标准较为陌生的车联网等领域,确保潜在的市场碎片化能够通过统一、开放的规则得到及时消除,真正实现5G技术的快速渗透,这需要5G应用层面的下游标准化平台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代表性,能够真正发挥凝聚产业共识、消除竞争壁垒的作用。
为此,政府应当就5G相关的下游标准化领域,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标准化和创新保护政策,切实保障标准化技术对统一、开放市场下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作用。
同时,5G 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连接物联网(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前者主要面向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高速率、大带宽的宽带应用,后两者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应用场景。
5G预计20%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80%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信。随着5G 应用落地,必将出现物和物之间通信的新产品和服务形式,这对政府及时调整政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车联网和智慧医疗领域,出台法律 制度来规范新的权责关系就变得十分必要。
【来源:5G产业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