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

2019-06-20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升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自媒体公号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更广范围内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媒体格局和视频生态正在重塑,智能化成为最为凸显的趋势。  6月16日下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

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升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自媒体公号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更广范围内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媒体格局和视频生态正在重塑,智能化成为最为凸显的趋势。

  6月16日下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呦吼互娱创始人欧阳常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频道总监助理闫维毅共同为中国视协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揭牌,宣布委员会正式成立。

  成立仪式后,来自政府、行业、学界等领域的专家们就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观点分享和深入探讨。

  推动两智(自)媒体,提升视频传播价值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智能媒体委员会是在新时代为推动中国智能媒体发展而成立,对于推进中国传媒行业发展,推进媒体融合向纵向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时代发展和行业诉求赋予了这一委员会新的价值与责任。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显认为智能传播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要作好讲政治、育人才、搭平台等几方面的工作。要紧密围绕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围绕党的和国家中心工作开展工作;要密切关注传媒领域的理论前沿和成功案例,深入研究,努力构建智能传播的理论体系,培育一批能够迅速适应媒体业态转型升级,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人才队伍;要搭建联络服务互助的平台,倡导行业自律,加强全域保护,提高服务质量,将服务做深做实,做透。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欧阳常林介绍了智能媒体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基于互联网新技术、新平台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不断升级,网络视频生态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智能化的新趋势。”在这其中,“两智(自)”媒体(“智能媒体”与“自媒体”)就是其中最主要的形态,二者在内涵上有本质区别却又相互关联,可能是未来传播当中最重要的媒介形态。

在智能媒体时代,智能算法是媒体的基础,但是更加需要理性完善,引导需求比迎合需求更为重要。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的重要背景和使命就是要引导智能媒体平台和机构做有价值、有情怀的事情,推动两智(自)媒体,提升视频传播价值。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将委员会的成立纳入到“智慧广电”建设的背景下,认为该机构成立后可以在智慧广电战略当中突出实践性,加大研究工作的力度,在组织协调、政策建议、标准制定、行业协会管理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和新的贡献,不断提升行业的影响力和价值。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认为,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对于新媒体、智能媒体来说,媒体的基本价值与责任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技术与时代的发展,媒体责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意义。智能传播委员会成立后应更加积极引导智能媒体要坚持信念,走大道、担责任、出新招,高歌主旋律,履行媒体平台责任,勇于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好作品。

“智能传播融合了传媒领域的一切内容”

  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智锋指出,智能媒体是一种融合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各类媒介形态,在媒介技术、大数据等基本上融合而成的。在生产形态上是以短视频为基础,“短中长”结合,更立体化的生产;传播形态上可融入多样性体验、跨屏传播;组织形态上,媒体组织结构也会突破传统电视或者传统新媒体的单一架构,而出现复合型、混合型的一种结构。“智能媒体得益于技术进步,但是对于未来,技术和人文将要进一步结合,不能简单化纯技术主义,一定要把审美和艺术融入技术发展才能实现‘智慧改变世界’。”

图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胡智锋

  诚美资本合伙人李勇从视频行业智能传播路径的角度分享了他对智能传播的理解。“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智能传播时代,智能传播结合人类传播史上所有的传播要素后又增添了新的要素,改变了内容生产技术的流程,从精准的识别需求到进行智能推荐,最后来黏合用户创造服务”。

  他表示,智能传播从内容创意开始,包含内容研发、创作支持、视频管理、虚拟拍摄、AI、作词作曲、剧本、动画、云剪辑等一系列的环节,一直到最后资产的建模和交易,这里都有智能传播一系列的做法和实践等,可以说,“智能传播融合了传媒领域的一切内容。”

  快手是短视频发展中的领军力量,在其快速的成长过程中,积累自己独特的经验,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从“让短视频传播更智能化”的角度谈了智能传播的几个主要因素:DA、大数据、AI在快手短视频发展中的应用情况。

  快手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分发模式:将平台上概念合适的内容推给对这个内容感兴趣的人,有意识地规避产生流量分配的两极分化,产生了一种“马太效应”,形成了快手产品塑造的核心逻辑。这样一种分发机制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给快手带来了极度的繁荣。

图为:快手科技副总裁 余敬中

  5G本身带来的流量低成本和短视频的全民化,推动短视频发展进入发展最激烈的阶段,“短视频兴起之后真正让内容全民化,无论是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短视频变成了低门槛,甚至没有门槛了。随便一个人,不管文化、性别、年龄都可以拍一个视频作为内容上传上去,这一方式带来的内容极大丰富,并且嵌入了生活。”

  视知创始人兼CEO马昌博先生认为,“未来的竞争是创意化小作坊和标准化大工厂两条路,一是要实现让企业专家化,增加机构的信任感;二是要实现商品的内容化。所有的商品都要变成内容;三是要实现传播的场景化,未来的产品必须还原到一个场景中,在有用性的场景中让用户接受。

  作为一个有社交属性的平台,小红书将目标对象界定在城市青年人当中,通过“去中心化”个人和UGC的内容使其具有了一定的传播性。“在UGC的模式下不断创造着年轻人对于文化的内容、生活内容的创作激情”。但是“我们也会不断探索对于所谓‘千人千面’的便捷性,通过对生活辐射内容的一些联想和交互,一集所有在平台上走过的行为轨迹,去尝试着让其变得更加出色、更加多元。”小红书对外事务副总裁邸阿明认为在小红书的时长过程中秉持着一种逻辑——“尊重普通人的力量”,“借助智能算法做有温度的推送,不会把你转化为用户和销售的角度,而是将科技服务于文化,实现双轮驱动。消费不是钱没了,而是变成更好的生活陪在你的身边。”

  智能传播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5G时代已经正式走向我们,高带宽、低延时、万物互联成为大家在探讨5G时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三者也构成了“5G技术大三角”。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尹亚光博士认为,“未来媒体的业务应该根据自己对业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在新的技术手段下,“人工智能是生产力,区块链是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工具,大数据是生产资料,互联网是自然环境,软定义是生产方式。5G的生产在云计算、大数据都可以助力,在物联网都可以助力。”

  当然,面对一种新的技术,我们除了要看到它有的利方面,还要注意到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出了交通事故,责任该如何认定?是乘车人负责还是汽车厂家负责,还是5G网络来负责?”5G技术的出现不仅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挑战,在法律层面、道德层面、业务层面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同样值得大家的关注与思考。

  一点资讯高级顾问吴晨光认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体内容生产关系的变化,传受关系可以概念为两个字:“源”和“流”。“‘源’就是内容从哪儿来,谁来生产,‘流’内容从哪里去。”原来的选题从编辑维度考虑问题,是一种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考虑,现在看数据指标从用户的维度来考虑,将运营的概念直接引入了生产的环节。

  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将人工智能比喻为“血液”,“这个血液有点像我们再造的一个新的工业化系统,这个工业化系统要渗透到我们所有的运转流程里面来。”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整个平台与内容、技术的驱动力。

  关于智能与人工的关系,中国社科院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冷凇转引了一句话“有多少智能有多少人工”,他认为,智能和人工必须结合在一起,而对于传媒行业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一定传播是倒推、倒逼制作。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传播可能会面临几对关系的处理:一是个性化创作和智能化参考之间的关系;二是浅表性阅读和深刻性理解之间的关系;三是投放资源与精准匹配之间的关系。

  Musical.ly创始人阳陆育认为在每个人成为创作者以后,创作和消费出现了新的生态模式,在传统媒体时代,生产决定消费,但是在智能媒体环境下,人工智能是其中的关键,生产出来的内容如何分发出去是核心。“大家看到抖音上有这么丰富多彩的AI技术的应用,这都是人工智能技术最后的成果。随着用户规模越来越大,用户越来越需要创作工具,越来越需要赋能它美好事务的创作,这里面技术需求越来越大。”

  此外,未来5G会推动互动的形式更加丰富,“今天我们在4G环境下的互动是有限的,更多集中于点赞和评论,未来高带宽、低延时的情况下可能会有很多突破大家想象力的互动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在这样的一种互动模式下,互动也可能成为内容创作的一部分,影响着创作。

  天脉聚源传媒首席执行官尹逊钰指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传感器+匹配的逻辑”,未来短视频的方向主要还是围绕着有趣和有营养两个方面。“短视频流量时代,人工智能做了很多有趣的模板,让更多的人低成本参与到数字娱乐当中来。而对于有营养的内容则需要人的思想来参与,不可能完全智能化。”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媒介内容和形态的未来发展也将会出现跨越式的变化,政府、行业、市场等力量都在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5G技术的商用,特别是广电系统拿到了其中的一张牌照,这对于传媒行业来说将是一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相信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能够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与境界,而智能传播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传媒行业的人才培养、内容导向、技术创新、产品质量以及基金扶持等方面提供助力。

【来源: 广电独家】